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尊龙凯时(中国)人生就是搏!|《李光耀对话录》记者谈李光耀

发布时间:2025-10-15 18:05:09    次浏览

汤姆·普雷特是美国知名的专栏作家。他因跨越了美国媒体的偏见红线,向西方介绍真实的新加坡而受到李光耀的赞扬,并在2009年获得了与他相处两天的机会。如李光耀的新闻秘书杨云英女士说,她不记得李资政是否曾经给过哪位美国记者如此长的访谈时间文|《财经》记者 左璇“新加坡强人”李光耀面对记者时,素以严肃、谨慎著称。不过他在2009年夏天,给了一位美国记者一次前所未有的机会:他与美国专栏作家汤姆·普雷特在总统府(Istana),进行了两天非正式、但非常深刻的谈话。“我问他,你为什么愿意见我?李光耀回答说,我希望影响那些能对其他人施以影响的人。可见,他真的非常务实”。在全世界都在为这位政治伟人祈福之时,汤姆·普雷特向《财经》记者回忆了与李光耀的数次接触。汤姆·普雷特是美国知名的专栏作家,他的采访单上有一连串闪耀的名字:美国总统里根、克林顿,英国首相梅杰、布莱尔,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韩国总统金大中,马拉西亚总理马哈蒂尔……但是与李光耀的接触显得格外特别。他因跨越了美国媒体的偏见红线,向西方介绍真实的新加坡而受到李光耀的赞扬,并在2009年获得了与他相处两天的机会。如李光耀的新闻秘书杨云英女士说,她不记得李资政是否曾经给过哪位美国记者如此长的访谈时间。这次访谈的内容最终汇成了《李光耀对话录》。《李光耀对话录》一书“我第一次见到他是在1996年,他表现内敛、谨慎,尤其是有西方记者在场的场合。那时我跟他说,我不会问你那些老掉牙的问题,例如在新加坡丢弃一个易拉罐或口香糖会受到怎样的处罚等等。我真正感兴趣的,是你的睿智治国,以及为何新加坡表现的如此令人惊讶。那次我在新加坡呆了一周的时间,让我大开眼界。与我在西方媒体上所读到的新加坡完全不同:这个国家充满活力、90%的人有他们自己的住房,教育水平不断提高,政府官员们非常优秀。我就此写了一篇专栏,我的报纸(《洛杉矶时报》)起初很不愿意登载,因为这与西方媒体的立场如此不同。”上个世纪90年代,当李光耀执政30余年,从总理职位退下来以后,新加坡所取得的经济成就已经引起了世界关注。但是欧美社会对新加坡的印象还停留在那个因为随意涂鸦和盗窃被法院判决鞭笞4下、驱逐出境的美国少年Michael P. Fay身上。“几个月后,在华盛顿的一个招待会上,他在人群中认出了我,并当着所有人的面说,你写出那样的专栏很勇敢,我非常了解美国媒体的‘意识形态’。我想,那次是我和李光耀具有专业性的友谊的开始。”“只要你能提出好问题,他永远愿意和你交谈,” 汤姆·普雷特说。在2009年夏天李光耀与汤姆·普雷特坐下来,进行了两天非正式、但非常深刻的谈话。这是前所未有的。这次访谈的内容最终汇成了《李光耀对话录》。汤姆·普雷特在书中称,写这本书的目的是“要去挖掘李光耀的内心世界。我不需要去说服新加坡人他有多么重要,我甚至不需要说服邻国马来西亚他有多重要,或者本区域的任何一人。”汤姆·普雷特最后一次见到李光耀是在2010年5月,在《李光耀对话录》的首发式上。“那天,是在新加坡香格里拉饭店,李光耀本来不想来,但是最终还是来了,那个时候他的身体已经非常羸弱。我很吃惊,因为以前每次见到他,他都精神矍铄,而那时他基本上都不能走路。他的助理告诉我,他不久前在骑自行车的时候摔了下来。我问他最近怎么样,他回答说:‘老得很快’”。“那时,我告诉自己,这是终结的开始。”